盼达学习网为您带来《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资笔试20个常考教育学知识点)》,本文围绕教资笔试20个常考教育学知识点展开分析,讲述了关于教资笔试20个常考教育学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希望你能在本文得到想要的信息!



  ⒈01《学记》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资笔试20个常考教育学知识点)  第1张

  ⒉1.地位:《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⒊2.教学原则:

  ⒋⑴教学相长。

  ⒌⑵尊师重道。

  ⒍⑶藏息相辅。

  ⒎⑷豫时孙摩。

  ⒏⑸启发诱导。

  ⒐⑹长善救失。

  ⒑此外,《学记》还主张“学不躐等”,即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02孔子,苏格拉底

  1.孔子:

  (1)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

  (2)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

  (3)论教育内容

  孔子整理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奠定了儒家教育内容的基础。在孔子的整个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4)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一,启发诱导;第二,因材施教;第三,学、思、行相结合;第四,温故知新。

  2.苏格拉底:

  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包括讽刺,定义和助产术。

  03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0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

  (1)遗传:前提,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提供多种可能,是动力,不决定人的发展。

  (3)教育(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

  05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06学校文化

  在课程类型上属于隐性课程

  (1)观念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包括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道德观,思维方式,校风,行为习惯等。

  (2)规范文化(制度文化):是保证,包括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3)物质文化:物质基础,包括环境文化和设施物质文化。

  07学制类型

  (1)双轨制:西欧(英国,德国,法国等);

  (2)单轨制:美国;

  (3)分支型学制(Y型学制):中国,苏联。

  08素质教育

  (1)内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力为重点的教育。

  (2)特点: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合作性和未来性。

  09教育目的层次结构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也有人认为,教育目的的层次分为四个层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10教师劳动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因材施教;

  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11教师职业素养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⑴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⑵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⑶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⑷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

  2.教师的知识素养

  ⑴政治理论修养;

  ⑵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

  ⑶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⑷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

  ⑸丰富的实践知识。

  3.教师的能力素养

  4.职业心理健康

  12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内容:

  ⑴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⑵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⑶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2.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⑴专制型师生关系;

  ⑵放任型师生关系;

  ⑶民主型师关系。

  1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1)“非关注阶段”(初高中);

  (2)“虚拟关注”阶段(师范教育,实习);

  (3)“生存关注”阶段(新手期);

  (4)“任务关注”阶段(熟练期)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专家型教师)。

  14学生特点(两体一人)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5课程类型

  (1)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学科课程(分科课程,最古老,便用范围最广泛一六艺,七艺);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强调兴趣动机和经验,杜威)

  (2)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科课程(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关心荣誉)

  (3)对学生学习要求的角度: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共性);选修课程(个性).

  (4)课程设计,开发,管理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5)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读,写,算);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6)课程表现形式(影响学生的方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16三维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1)间接性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双边性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3)发展性规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4)教育性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18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类型:

  (1)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3)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19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20教学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资笔试20个常考教育学知识点)》来自网络,教资笔试20个常考教育学知识点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