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51考试网为您带来《教师资格证考试自律规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要知识)》,本文围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要知识展开分析,讲述了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要知识相关的内容,希望你能在本文得到想要的信息!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知识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二中进行考查。考查的题型涉及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自律规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要知识)  第1张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用以解释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1958年,他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心理学时,受到让·皮亚杰著作的启发,对儿童面对伦理困境所作的反应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写作的博士论文中,创立了这一理论,概述道德发展的阶段。

  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人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又有两个阶段,总共分做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一、前习俗水平(0~9岁)

  这一水平的儿童遵守规范,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主见,进行道德判断主要着眼于事情的结果与自己的利害关系。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避免惩罚,无条件服从权威。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满足别人的需要。

  二、习俗的水平(10~18岁)

  10~18岁的儿童,主要特征是认识到群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维护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尊重法律和权威。

  三、后习俗水平(18岁以上的部分成年人)

  这一阶段已经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制约,达到完成的自律水平。成年人中只有少数才能达到。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遵纪守法,但是法律可变。

  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根据良心作出判断。

  例题解析

  1. 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

  A. 马斯洛

  B. 皮亚杰

  C. 科尔伯格

  D. 罗森塔尔

  2. 依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以“好孩子”为取向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

  A.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B.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 晓旭认为服从、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于是她对老师和家长绝对遵从,期望得到他们的赞许。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她的道德发展处于( )

  A.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B.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4. (简答题)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5. (辨析题)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阶段性是固定的,相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

  参考答案

  1. C

  解析: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就是“汉斯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故选择C。A选项,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和理解需要、 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B选项,皮亚杰通过对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D选项,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期望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提出,认为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2. C

  解析: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

  (1)前习俗水平(0~9岁)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避免惩罚,无条件服从权威。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满足别人的需要。

  (2)习俗水平(10~18岁)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赞许,故本题答案为C。

  第四阶段:维护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尊重法律和权威。

  (3)后习俗水平(18岁以后):又称原则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遵纪守法,但是法律可变。

  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根据良心作出判断。

  3. C

  解析:寻求认可取向,又叫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符合大众的意见,谋求大家的称赞。题干的描述符合阶段,故选C。

  4.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1)了解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

  (2)提供稍高于儿童已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思维模式使之与现有水平发生冲突;

  (3)帮助个体体会冲突,使他们认识到采取下一个阶段的判断方式是否合理;

  (4)把下一个道德阶段作为当前道德教育的目标。

  5. 该说法错误。科尔伯格提出了提出了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与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人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学生品德发展受到外部条件影响以及内部条件如认识失调等影响,就算年龄相同的人也不一定能达到一样的发展水平。故该说法错误。

《教师资格证考试自律规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要知识)》来自网络,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要知识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仅作参考。